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计算公式:Vt = Vo gtS = Vot 0.5gt2H = Vo2 / 2gVt2 Vo2 = 2gh达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Tm:Tm = Vo / g以上即为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关于运动的公式及其物理量的详细说明。那么,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公式是高中物理知识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修一、二课程有哪些公式要记住?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一)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二)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2T秒、3T秒…nT秒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n-1).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三)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关于运动的公式及其物理量说明如下: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 = Vo + at
V:末速度
Vo:初速度
a:加速度
t:时间
位移公式:
x = Vot + 1/2at2
x:位移
Vo:初速度
a:加速度
t:时间
x =/ 2 * t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2Vo2 = 2aX
V:末速度
Vo:初速度
a:加速度
X:位移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 =/ 2 =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当初速度为零时的重要推论
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V1 : V2 : V3 : … : Vn = 1 : 2 : 3 : … : n
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s1 : s2 : s3 : … : sn = 1 : 4 : 9 : … : n2
第n时间内的位移之比:sⅠ : sⅡ : sⅢ : … : sN = 1 : 3 : 5 : … :
通过前n个相同位移所需时间之比:t1 : t2 : … : tn = 1 : √2 : √3 : … : √n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tⅠ : tⅡ : tⅢ : … : tN = 1 ::: … :
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Δs = aT2
自由落体运动
将上述公式中的v换成0,a换成g即可。
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是运动学部分,涉及的公式相对简单。例如,速度变化公式为v=at,位移公式为x=1/2a*t2,以及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在理综考试中,这些题目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且常常配有图形。实验题和大题的第一道题也可能包含这类题目。因此,掌握这些基本公式对于考试来说至关重要。
必修二则侧重于力学部分。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关键在于分析物体所受的力。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多复杂的公式,但需要细致入微地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电学部分涉及的公式较多,但都相对简单。例如,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E=kQ/R2,其中E代表电场强度,Q是电荷量,R是距离。在电磁学中,还有其他一些基本公式,但同样强调灵活运用。因此,多看多做题是提高电学部分理解和解题能力的关键。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的学习关键在于掌握基本公式并灵活运用,同时要注重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通过多做题和多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1)匀变速直线运动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竖直上抛运动 有用推论Vt2-Vo2=-2gs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简谐振动F=-kx
单摆周期T=2π(l/g)1/2
F=qE
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
不同的教材内容是不一样的,重点公式就这些。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的全部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的主要公式及推论如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 = v? + at其中,v 是末速度,v? 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位移公式:x = v?t + 1/2at2其中,x 是位移,v? 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速度位移公式:v2 v?2 = 2ax其中,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