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理综 >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单摆实验,高中物理单摆实验视频

  • 高中物理
  • 2025-10-09

高中物理单摆实验?比如第一图的上一条直线方程可以变形为y=k(x+R)的形式,可看出:如果在测量摆长时有较大正偏离,或者测摆长时,误把悬点到摆球上边缘的摆线长加上摆球直径作为摆长,则比实际摆长多出半径R,将出现图线过纵轴正向上某一点;反之,若误把悬点到摆球上边缘的摆线长直接作为摆长,则比实际摆长少了半径R,那么,高中物理单摆实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单摆实验数据参考

根据数学左加右减没有错,关键是移动哪个坐标轴的问题,本题应当移动T^2轴,向左移动1cm正好等于小球半径,摆长1.0m若向右移动直径摆长 1.01mT^2>4.0

你的思路错在T²=4π²L/g实际上测量式应为T²=4π²(L+d/2)/g漏加了d/2 成了题中的图像

高中物理单摆实验视频

图线都为直线,说明了周期的平方与摆长是一次函数,但是图线没过原点,意味着y=kx+b中的常数不为0,比如第一图的上一条直线方程可以变形为y=k(x+R)的形式,可看出:如果在测量摆长时有较大正偏离,或者测摆长时,误把悬点到摆球上边缘的摆线长加上摆球直径作为摆长,则比实际摆长多出半径R,将出现图线过纵轴正向上某一点;反之,若误把悬点到摆球上边缘的摆线长直接作为摆长,则比实际摆长少了半径R,将出现图线过纵轴负向上某一点。第二个图分析方法与此相似

单摆实验方法及步骤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经典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学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可以正确使用秒表。下面是实验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注意事项

1、力求使支架处于稳定状态,摆线的悬挂端不应随意乱绕,应呈“点”悬状态。

2、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应使摆球处于自由下垂状态,用米尺测出摆线的长度,再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长(精确到毫米位)。

3、单摆释放的角度应当很小,不超过10 摆球释放后,应力求使摆球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摆动,然后再测量单摆的周期。

4、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计时的起、终时刻,摆球都应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可提前画出单摆的平衡位置,作为计时参考点),以减小计时误差。用秒表测出单摆做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摆动一次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

5、从单摆的周期公式知道,周期跟偏角的大小、摆球的质量没有关系。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用实验验证这个结论。在重力加速度一定时,周期跟摆长的二次方根成正比。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算出不同摆长下周期跟相应摆长的二次方根之比,看看这些比值是否相等。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误差来源

1、本实验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是单摆还是复摆,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振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振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等等。

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单摆的简谐运动》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了解了简谐运动的特点及振动周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摆钟、荡船、秋千等都在竖直平面内做摆动,这些摆动是否也属于简谐运动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最简单的摆动——单摆的运动。

二、进行新课

什么是单摆

定义: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缩和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线长又比球的直径大得多,这种装置就叫单摆。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

演示实验:展示各种摆动模型(如下图所示),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单摆,哪些不是,并说明原因。

模型(1)不是单摆,因为橡皮筋伸长不可忽略。

模型(2)不是单摆,因为绳子质量不可忽略。

模型(3)不是单摆,因为绳长不是远大于球的直径。

模型(4)不是单摆,因为悬点不固定,摆长在变化。

模型(5)是单摆。

进一步观察:使单摆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起来,观察小球的运动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单摆的摆动是机械振动。

单摆小球受力分析图

这两种图像中的两种图线,是互相对应的。

上图中的上面直线情况与下图中的下面直线情况是同一种,这种情况是测量摆长时只测量摆线长度作为摆长。

上图中的下面直线情况与下图中的上面直线情况是同一种,这种情况是测量摆长时,把摆线长度和小球直径的和作为摆长。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单摆实验的全部内容,四、关于摆角范围的进一步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当摆角进一步增大时(如7°),能否认为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就取决于实验需要达到的精度要求了。在中学阶段做的实验中,由于精度要求一般不高,所以即使摆角稍大于5°,也可以近似地认为单摆在做简谐运动。但是,随着角度的进一步增大,测量误差会增加一些。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