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路实验题?解:(1)定值电阻A的额定电压UA= P1R1 = 5W×1Ω ≈2.2V,定值电阻B的额定电压UB= P2R2 = 10W×10Ω =10V,电源电动势约为2.2V,因此保护电阻可以选A;为了测出多组实验数据,电流变化范围应大一些,因此滑动变阻器可以选用E;(2)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说明电路存在断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那么,高中物理电路实验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由提供的电源电动势为3V,被测电阻丝的电阻值约为5Ω,知道,若将该电阻丝直接接到电源两端,电路上电流可能就在0.6A左右,即电路最大电流也在0.6A左右。因此对电流表的选择来说,显然A1较A2适合,因为电路上最大电流约0.6A时,使用A2电流表只能达到量程的1/5,选用A1时能较精细的区分电流变化(A2内阻小是因为并联了分流电阻,其实完全可能是使用了与A1相同的电流计扩大量程后得到,不用考虑)。对电压表的选择也是一样,因为电路上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也就3V,应该选V1(V2电压表就是将V1电压表串联10K电阻分压后构成,所以同样不需要考虑其“内阻”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依据是将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串联后,被测电阻得到“分电压”的情况。当然,选择R1时,被测电阻上得到的分电压变化范围可能在3v-1.5v之间,而使用R2的最大值可以达到1000Ω的变阻器时,被测电阻上得到的电压变化范围可能在3-(3×5/1005)即3V-0V之间,也就是说,若选用R2即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电压,得到更多组数据,但是鉴于实验所需要精确范围(包括测量设备的精度为题等),选用R1产生的电压数据已经可以满足需要,因此选R1,而不选择R2。
高中一道物理电学实验题,这个定值电阻应该怎么选
电源电动势约为2.2V,因此保护电阻可以选A;为了测出多组实验数据,电流变化范围应大一些,因此滑动变阻器可以选用E;(2)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说明电路存在断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约为2.2V,等于电源电动势,说明断路位置出现在电压表的并联部分电路;A.b、c间断路,电路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测电源电动势,符合电路故障现象,故A正确;B、如果a、b中段某点电阻丝断路,则移动滑片的时,电路有时是通路,电路有时是断路,电流表示数不会始终为零,不符合电路故障现象,故B错误;C、P与电阻丝未接通,移动滑片时电路始终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动势,符合电路故障现象,故C正确;D、如果保护电阻断路,电压表示数为零,不符合电路故障现象,故D错误;故选AC.(3)电压表连线错误,改正后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2)正
因为所以电表的电流流向都是“正”进“负”出。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其内部有电源,你可以到教材找原理图,电流从红表笔(正)流出,所以红表笔要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接触,保证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
(3)150
指针示数要看欧姆档(最上面刻度不均匀那个),图中示数是15,但还要乘上选择开关的倍率,所以被测电阻阻值为15乘10=150欧。
(4)当用多用电表测电流表内阻时,回路中电源、有表头、调零电阻、电流表。
从多用的刻度和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内阻R=150欧,多用表总内阻Rg=150欧(中值电阻,包括电源内阻、表头内阻、调零电阻接入的阻值),电流表的读数I是电路中的电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R+Rg)=300I。
解:(1)定值电阻A的额定电压UA=
P1R1
=
5W×1Ω
≈2.2V,定值电阻B的额定电压UB=
P2R2
=
10W×10Ω
=10V,电源电动势约为2.2V,因此保护电阻可以选A;为了测出多组实验数据,电流变化范围应大一些,因此滑动变阻器可以选用E;(2)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说明电路存在断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约为2.2V,等于电源电动势,说明断路位置出现在电压表的并联部分电路;A.b、c间断路,电路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测电源电动势,符合电路故障现象,故A正确;B、如果a、b中段某点电阻丝断路,则移动滑片的时,电路有时是通路,电路有时是断路,电流表示数不会始终为零,不符合电路故障现象,故B错误;C、P与电阻丝未接通,移动滑片时电路始终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动势,符合电路故障现象,故C正确;D、如果保护电阻断路,电压表示数为零,不符合电路故障现象,故D错误;故选AC.(3)电压表连线错误,改正后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4)用直线把坐标系中的点连接起来,得到U-I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电源电动势E=2.20V,r+R1=
△U
△I
=
2.2V−1.0V
0.8A−0A
=1.50Ω,则电源内阻r=1.50Ω-R1=1.50Ω-1Ω=0.50Ω;故答案为:(1)A;E;(2)AC;(3)电路图如图甲所示;(4)图象如图乙所示;2.20;0.50.
问题一:1、R2必须用电阻箱,电阻箱的选择,只要它能调出与电流表内阻相当的电阻即可;
2、R1可以用滑动变阻器,也可以用大阻值的电阻箱。当电阻箱接入时,维持总电流几乎不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时才可以说两条支路上各有一半电流。为此:R1的实际阻值应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R1>100 R2),才能做到总电流几乎不变。
3、需要注意的是,R1的大小不是由选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小决定,而是由下式决定:R1=E/Ig-Rg ,在实验中,Ig、Rg都是一定的,为保证R1>100 R2,因此电源电动势应尽量选大一点好。
4、在调节电阻箱时,电阻R1不应变化。
问题二:目的是保证在调节过程中保持路端电压基本恒定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电路实验题的全部内容,1、先找保护电阻Ro阻值。5/(Ro+r)=0.04,解得Ro=85Ω,所以选择H:R4=90Ω;2、电压表量程过大,可以用电流表和一定值电阻并联改装成电压表。假设改装需要的电阻为Rx,有0.001*156=Rx(0.04-0.001),解得Rx=4Ω。虚线框中画C项电流表和E项R1并联;3、为了保护电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