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高考

2017高考作文2卷,2017全国二卷作文

  • 高考
  • 2024-11-21

2017高考作文2卷?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聚焦青少年与社会角色的转变,揭示了个人成长的渴望与空间需求。青少年如同初升的朝阳,渴望独处的静谧,以便于沉淀内心、发掘自我。材料中的《打扰》快递,成为了引发各年龄段深度思考的触媒。青年人,如二十路、四十路、五十路,乃至六十路、七十路和八十路,那么,2017高考作文2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17高考语文作文全国一卷

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2017高考卷一作文范文

自是花中第一流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当别的女子还在闺阁描眉画鬓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当别的女子穿针引线做女红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吟词作赋了。当别的女字柴米油盐的时候,李清照已经牵着丈夫的手行走在金石古玩的巷尾街边了。所以,李清照成为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女词人,而其他“浅碧深红”淹没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人和人是相同的,但是又是不同的。在众生当中自然有大多数认可夸赞的地方,但是你是否要和它们一样呢?李清照的回答是——不要!

而要有对独特自我的认可和自信!

希腊神庙镌刻的铭文就是:认识你自己。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被外在世界所迷惑,要反求诸自己的内心,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只有独特的自我才是无人能匹敌的,这与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异曲而同工。

对独特自我的认可,可以不畏惧流俗,就像李清照一样。更可以成就一番伟业。比如说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当遵义会议确定了他的绝对领导地位的时候,他写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抒发的正是自己在这纷乱的时代中独特的自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虽有才学,但是还是不如我辈啊!这是何等的自我肯定!坚信凭借自己独特卓越的才能,定能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但是有这样的自信,不是凭空中来,自然需要有获取它的途径。

2017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

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聚焦青少年与社会角色的转变,揭示了个人成长的渴望与空间需求。青少年如同初升的朝阳,渴望独处的静谧,以便于沉淀内心、发掘自我。材料中的《打扰》快递,成为了引发各年龄段深度思考的触媒。

青年人,如二十路、四十路、五十路,乃至六十路、七十路和八十路,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渴望不被打扰,那是他们成长的温室,也是他们心灵的避风港。他们期待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去感受世界的脉搏,而非被外界的纷扰所牵绊。

步入中年的大哥们,他们的角色开始转型,如被《打扰》请柬拉回现实,有人选择坚决拒绝,寻求那份久违的宁静,有人则试图逃避,但生活的责任让他们无法回避。这反映了社会角色变化带来的新认知和态度,他们开始理解并尊重不同阶段的需求。

即使未至社会顶层,中年人依然拥有发声的权力。朋友圈的动态揭示了社会地位的新定义,不再单纯以地位高低论英雄,而是关乎个体的选择和态度。他们选择拒绝《打扰》,不仅是为了自我,也是为了传递给新一代,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

底层到高层,朋友圈的转变,象征着社会的流动性。未晋升者也能触及高层的声音,但青少年似乎被赋予了“底层”的标签,成为世界的“代收者”,他们渴望的是那份被理解和尊重的安静,是成长空间的庇护所。

2017全国乙卷高考作文

2017年重庆采用全国统一卷(Ⅱ)试题,上午11点30分考试结束,今年重庆的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下面是2017年重庆高考作文,欢迎大家查看!

【高考作文:2017年全国甲卷(II)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语文作文是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2018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

2017新课标全国卷II卷高考满分作文「荐读」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下面是我整理的新课标全国卷II卷高考满分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

以上就是2017高考作文2卷的全部内容,下面是我整理的新课标全国卷II卷高考满分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