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几年恢复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招生,这次高考总共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录取了27.3万人。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那么,几几年恢复高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一九七七年十月,高考制度正式恢复,为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等教育体系铺平了道路。
2. 恢复高考的当年,即1978年1月,首次考试顺利进行,报名对象包括知识青年、工人、农民、社会青年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但遗憾的是,初中在校生并不在允许报考的范围之内。
3. 1977年9月,教育部召开了一次关键的会议,决定重启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并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大学生。这一决定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为广大寻求高等教育的青年提供了机会。
4. 恢复高考的初期,招生对象主要限定在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之间。这一政策至今仍有延续,除非特殊情况,如报考少年班,一般初中在校生无法参加普通高考。
5. 高考不仅是一项教育考试,更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它每年都在6月7日至10日间举行,为各类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
6. 高考的报考对象包括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考试内容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以满足不同专业领域的选拔需求。
7. 高等学府在录取考生时,会综合考虑他们的成绩、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全面衡量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能力,以确保选拔到最合适的学生。

高考暂停始于1966年,恢复于1977年。
高考暂停的背景1966年,中国社会处于“文化大革命”初期,教育领域成为批判重点。当时,各界普遍认为高考制度是“旧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强调其脱离实际、培养“精英”而忽视工农兵子弟,与“无产阶级政治”对立。在此背景下,高考被定性为“需要彻底砸烂”的旧制度。196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取消当年高考,高校招生改为“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士兵中选拔”,并强调“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此后,高校招生工作陷入混乱,1967-1970年间招生几乎全面停滞,1971年虽试行“推荐入学”,但选拔标准模糊,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滑。
高考恢复的背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中断长达十年,高等教育选拔机制瘫痪,导致国家面临严重的人才断层问题。1970年代中后期,随着“四人帮”被粉碎,社会各界对教育秩序恢复的呼声日益高涨。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原有推荐制度无法保证选拔公平性与专业性。1977年夏末,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多次强调“恢复高考是当务之急”。同年8月,国务院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建议恢复全国统一考试。
国家是在1977年恢复的高考。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以下是关于1977年高考恢复的一些关键点:
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制度被废除,导致大量有志青年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国家开始着手恢复各项社会秩序,高考制度的恢复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恢复过程: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立即恢复高考。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转发《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宣布恢复高考。这一决定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广大青年纷纷报名参加。
意义深远:高考的恢复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推动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道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高考的恢复也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学习热情,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总之,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恢复高考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是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1977年是各省自己出题高考,1978年是全国统一出题高考。所以恢复高考应该是1977年。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1966-1976年是由工、农、兵推荐上大学)。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余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将分别注意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高考是在1977年恢复的
停止与恢复高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停止高考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ege EntranceExamination),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
意义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41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邓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41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考是在1977年10月21日恢复的,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之后,一些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知青、复原军人等都可以参加高考,并且还规定重点院校、师范类院校、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工作由国家统一进行分配。
以上就是几几年恢复高考的全部内容,1. 一九七七年十月,高考制度正式恢复,为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等教育体系铺平了道路。2. 恢复高考的当年,即1978年1月,首次考试顺利进行,报名对象包括知识青年、工人、农民、社会青年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但遗憾的是,初中在校生并不在允许报考的范围之内。3. 1977年9月,教育部召开了一次关键的会议,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