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1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 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那么,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的布局形态,不同的城市形态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分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土地利用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城市功能分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等,各种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城市等级是指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城市等级分为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等,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不同。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是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第三节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移,以及城市人口和城市经济的增长。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城市化、加速城市化和成熟城市化。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上了高中,就要开始学会自己做笔记了,特别是对于地理这种知识点比较多的学科而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一笔记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1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课本P18图2.1)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课本P19~21)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2.7)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课本P25~26)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课本P28~29图2.13,2.15)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第三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课本P31~32图2.17,2.18)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20)
2.逆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9)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6~37图2.25)
2.城市环境问题(课本P37图2.26)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
⑴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1.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 篇一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2.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 篇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1.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5)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6)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7)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数值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8)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以上就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的全部内容,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3.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 篇三 区时、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