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文综 >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书

  • 高中地理
  • 2025-08-27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一、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具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和光照条件。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液态水的存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那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地质年代表

2022年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全套课本介绍、教材目录及学习指南

权威教材介绍: 该套教材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精心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 分为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两部分:必修包括第一册和第二册,选择性必修包括第一、二、三册,全面覆盖高中地理学习内容。 高二学生通常学习必修一和二,选地理方向的学生在水平考试后将继续深化学习选择性必修。 2022年所有公立高中新生都将采用这套革新教材。

教材目录一览必修一:深入浅出的章节分布,领略地理的魅力。 必修二:知识的层层递进,构建地球科学理解。 选择性必修一册:拓宽视野,解锁更多地理探索。 选择性必修二册: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提升应用能力。 选择性必修三册:挑战与机遇并存,为未来专业选择奠基。

学习指南确认教材版本:通过封面、书名和版次确认是否为最新版本,版次信息如“2016年7月第1版”至关重要。

区域地理高中课本电子版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希望可以帮到你哈

高中地理书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涵盖了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环境、水环境、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等内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整理与汇总。

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周期:恒星日,约23小时56分4秒。

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地转偏向力)。

地球的公转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周期: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理意义:产生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

定义: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大小:目前约为23°26′。

地理意义: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进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汽和杂质:水汽、尘埃、微生物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人类生活的主要层次,天气现象多发生在此层。

高中地理潮汐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具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和光照条件。

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液态水的存在。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处处相等,每小时15°);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高中地理必修一电子书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和风带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以下是该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形成原因: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分布位置:赤道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原因:赤道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与赤道平行的西风,气流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并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分布位置:南北纬3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形成原因: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盛行西风与来自极地的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分布位置:南北纬60°附近。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全部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一使用人教版教材,总共包含五章内容。第一章《行星地球》,分为四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也是由四节组成,深入探讨了大气的组成、运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内容较为精简,只有三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