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物理试卷?29.(1)R1两端电压UR1=30v-20v=10v 电流中总电流I总=10/4=2.5A 通过L电流IL=0.5A 则通过R2的电流IR2=2.5A-0.5A=2A R2=20/2=10欧 (2)断开S,灯泡L与R1串联,灯泡正常发光,那么,高中会考物理试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9.(1)R1两端电压U1=Uab-UL=10v
干路电流 I=U1/R1=2.5A
流过灯泡的电流I1=P/U=0.5A
R2=UL/(I-I1)=10欧姆
(2)RL=UL2/PL=40欧姆
U1/UL=R1/RL
R1=20欧姆
P1=(U1)2/R1=5W
30.(1)电源电压等于并联部分的电压
U=U2+(U2/R2)R1=6V
(2)R3=U/I3=8欧姆
(3)R1=R2时,其功率最大,P1=(U/2)2/R1=1.8W
高中物理会考,考生复习时,要根据会考考试大纲,理解每个概念规律的物理意义,对每个考点的要求级别A、B、C要清楚,弄懂上面的考题,做好最近的两套会考题。下文为大家总结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欢迎阅读~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9.1
使灯泡正常工作灯泡两端电压等于20 v U(R1)=U-U(L)=30-20 =10V
灯泡正常工作电流I L=P(L)/U(L) ,I=10/20=0.5A
I(R1)=U(R1)/R1=10/4=2.5A
I(R1)=I (L)+I(R2),
I(R2),=I(R1)-I (L)=2.5-0.5=2A
并联两端电压相等U(R2)=U(L)=20V
R2=U(R2)/I(R2)=20/2=10欧
R2为10欧
29.2
使灯泡正常工作灯泡两端电压等于20 v Ur=U-Ul=30-20 =10V
灯泡正常工作电流I L=P(L)/U(L) ,I=10/20=0.5A
由于串联支路各点的电流相等i(L)=I(R1)
已知 U(R1),I(R1) R1=U(R1)/I(R1)=10/0.5=20欧
P(R1)=U(R1)/I(R1)=10*0.5=5W
R2为20欧功率为10瓦
30.1
U=
山东省2010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全真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有多种题型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为全体考生必做题,提供了两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考生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模块的试题作答。
第一部分(共48分共同必做)
一、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2、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3、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关于这个物体在4s内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4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位移为零
4、如图,A、B两物体通过跨过光滑滑轮的细线连在一起,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A物体的受力情况是
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
B.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
C.受3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
D.受3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
5、木块在斜向下的推力作用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不改变力F的大小,而使F与水平面的夹角α逐渐增大(不超过90º),则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C.木块对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木块对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6、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后来物体所受的各力中只有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后又逐渐增大,其它力保持不变,直至物体恢复到开始的受力情况,则物体在这一过程中
A.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零
B.物体的速度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又逐渐减小到另一数值
C.物体的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D.以上说法均不对
7、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29.(1)R1两端电压UR1=30v-20v=10v
电流中总电流I总=10/4=2.5A
通过L电流IL=0.5A
则通过R2的电流IR2=2.5A-0.5A=2A
R2=20/2=10欧
(2)断开S,灯泡L与R1串联,灯泡正常发光,加在灯泡L两端电压为:20v
通过灯泡电流I=0.5A
则加在R1两端电压UR1=30v-20v=10v
R1=10/0.5=20欧
30.(1)通过R2电流IR2=2.5/5=0.5A,
U=UR1+UR2=0.5*7+2.5=6v
(2)电阻R3两端电压即为电源电压6v
R3=U/I=6/0.75=8欧
(3)P=I^2R1=U^2R1/(R1+R2)^2=U^2/(R1+R2^2/R1+2R2)
分母=R1+R2^2/R1+2R2
当R1=R2^2/R1时有分母有最小值4R2=20欧姆
Pmax=36/20=1.8W
以上就是高中会考物理试卷的全部内容,B.刘翔110 m栏的成绩是12.91 s C.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10 min D.小林在井口释放一块小石块,经2 s听到石块落水的声音 2.王华乘坐公共汽车去学校,发现司机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考系是 A.地面 B.路边的树木 C.王华乘坐的汽车 D.反向行驶的车辆 3.研究下列问题时,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