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量?在动量定理中,公式F合t=mv2-mv1里的速度V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测量的,这里的V表示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动量和动能的概念都依赖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会导致物体的动量和动能有所不同。假设有两个物体A和B同向运动,若物体A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1,而物体B相对于物体A的速度为V2,那么,高中物理动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摩擦生热,就是这个系统除了碰撞损失的机械能之外,另一个损失机械能的地方。
摩擦生的热量,就是摩擦力乘以物体相对于(与其接触的物体)的位移。
A相对C的位移就是C的长度。即:Q=µmg(L)
碰撞之后A减速,BC加速,A减少的动能比BC增加的动能大,大多少,就有多少能量以热的形式消散在空气中。
A对BC的摩擦力乘以BC的对地位移,就是摩擦力对BC系统所做的正功,就是BC系统增加的动能。
由动量定理可得:(M+m)V0=M×V₁+m×V₂①
V₁V₂分别为人做功后气球、吊篮和人的总速度与球的速度
热气球开始受力平衡有升力F=(M+m)g
之后气球、吊篮和人的总加速度为a=(F-Mg)÷M=mg÷M
设气球上升距离为S₁,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S₂,小球下降的最大高度为S₃
有S₁=S₂-S₃
再由牛顿第二定理及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得:
S₁=V₁×t0+½×a×t0²=(V₂)²÷2g-½×g×【t0-V₂÷g】²=S₂-S₃
整理可得:V₂-V₁=½×g×t0×(m÷M+1)②
综合①②式可得:
V₁=V0-mgt0÷(2M)
V₂=V0+½gt0
则(1)抛出过程中人所做的功:
W=½M(V₁)²+½m(V₂)²-½(m+M)V0²=(m+M)mg²t0²÷8M
(2)设抛球者看到小球上升到最大高度时的时间为t₁
此时抛球者与小球同速有:V₂-gt₁=V₁+mgt₁÷M
得t₁=½t0,同速度为V₂-gt₁=V0
此时气球上升距离为D₁=V₁×t₁+½×a×t₁²
小球上升距离为D₂=【(V₂)²-(V0)²】÷2g
h=D₂-D₁=【(V₂)²-(V0)²】÷2g-V₁×t₁-½×a×t₁²
=(m+M)gt0²÷8M
之前问题2没看清,算成了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在此做修订如上,抛球者作匀加速运动而小球作匀减速运动,此为一般追击求最大距的问题,故当二者共速时有此情况。
高中物理中的动量公式主要涉及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以及碰撞类型。动量的基本概念是通过动量公式p=mv表示,其中p代表动量,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冲量则是通过I=FT计算,I是冲量,F是力,t是作用时间。动量定理表明,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即I=Δp或者Ft=mvt–mvo。
动量守恒定律是关键,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即p前总=p后总。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但动能可能有所损失或增加。例如,弹性正碰中,两物体交换速度,且动能守恒。子弹与静止木块的碰撞,机械能损失可以通过计算子弹相对木块的位移和阻力得出。
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通常是合外力为零,这适用于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和反冲问题。在衰变和爆炸过程中,尽管能量形式有所转换,但动量依然遵循守恒定律,这是理解这些物理现象的基础。此外,动量守恒在火箭推进、航天技术以及宇宙航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持。
高中物理的动量公式是p = mv。
公式含义:在这个公式中,p代表动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动量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结合了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
公式理解: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意味着物体的质量越大或者速度越快,它的动量就越大。这个公式直观地展示了物体的动量与它的质量和速度之间的直接关系。
公式应用:动量公式在物理学的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力学、碰撞理论等方面。通过计算物体的动量,我们可以预测物体未来的运动状态,分析复杂运动系统中的力和能量转移情况。
设抛出后人热气球速度是V1,小球速度是V2
(m+M)v0=Mv1+mv2 (1)
人手抛、接小球时相对吊篮的位置不变,也就是人的位移与小球的位移总和为零
v1t0-1/2gt0^2+v2t0-1/2gt0^2=0
(v1+v2)t0=gt0^2
V1=gt0-v2(2)
联立1,2两式得
V2=[Mgt0-(m+M)V0]/(M-m)
W=1/2mV2^2
第二问
h=V2^2/2g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动量的全部内容,由动量定理可得:(M+m)V0=M×V₁+m×V₂ ① V₁V₂分别为人做功后气球、吊篮和人的总速度与球的速度 热气球开始受力平衡有升力F=(M+m)g 之后气球、吊篮和人的总加速度为a=(F-Mg)÷M=mg÷M 设气球上升距离为S₁,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