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大题?题中有一句话很重要,“A向右运动至速度最大时,C正好离开地面”也就是说弹簧对C提供的拉力恰好等于C自身的重力,也就是说F弹=Mg , A速度最大也就是说A之前一直在做加速这时刻恰好加速度为零,得F=Mg+ Mg+0.2*Mg=2.2Mg又有F弹=Kx得x=Mg/K,C块刚刚开始离开地面速度为零,那么,高三物理大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原理:系统的动能、动量守恒
突破口:碰撞瞬间两小球速度相反,水平(这张图竖直放置)速度与圆环相同,竖直速度之和为零,故
由此可得两式,因为本题较特殊,碰撞瞬间两小球速度相反,在竖直方向上动量之和为零,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与环相同,因质量相同故三者动量相同,故未知量只有两个(u,和碰撞前瞬间速度Vt),可求出u
(2)原理;弹性碰撞无能量损失,
定性的话我认为不能到达AB,会在某处达到相同速度并同环一起前进,分析无能TvT
(1) F=u(M+m)g=20N
(2)因为m没摩擦 所以保持不动。所以只要M匀减速到m到M的左端。
a=F/M=5m/s,所以V(max)=(2aS)的开方=4m/s。
由原题内:火箭壳体和卫星一起以v=7000(米每秒)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可知
在题中轨道所受重力加速度恰能满足v=7000m/s 的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需求
分离后,卫星的速度V1=7300m/s ,所在地重力加速度不足以提供其圆周运动的需求,所以离心,做椭圆运动。
火箭壳体的速度 V2=5500m/s ,实际向心力大于运动所需,火箭壳体做近心运动,即运动半径减小,减小过程中,实际所受向心加速度增大,运动速度增大(势能减小),根据定量计算可发现,实际加速度仍大于运动所需,继续近心运动,直到高速到达大气层,急剧摩擦生热烧毁
由提供的电源电动势为3V,被测电阻丝的电阻值约为5Ω,知道,若将该电阻丝直接接到电源两端,电路上电流可能就在0.6A左右,即电路最大电流也在0.6A左右。因此对电流表的选择来说,显然A1较A2适合,因为电路上最大电流约0.6A时,使用A2电流表只能达到量程的1/5,选用A1时能较精细的区分电流变化(A2内阻小是因为并联了分流电阻,其实完全可能是使用了与A1相同的电流计扩大量程后得到,不用考虑)。对电压表的选择也是一样,因为电路上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也就3V,应该选V1(V2电压表就是将V1电压表串联10K电阻分压后构成,所以同样不需要考虑其“内阻”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依据是将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串联后,被测电阻得到“分电压”的情况。当然,选择R1时,被测电阻上得到的分电压变化范围可能在3v-1.5v之间,而使用R2的最大值可以达到1000Ω的变阻器时,被测电阻上得到的电压变化范围可能在3-(3×5/1005)即3V-0V之间,也就是说,若选用R2即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电压,得到更多组数据,但是鉴于实验所需要精确范围(包括测量设备的精度为题等),选用R1产生的电压数据已经可以满足需要,因此选R1,而不选择R2。
简单,就不计算了 提供思路。用动量守恒定律m滑块v滑块+m车0=(m滑块+m车)v₁'求出v₁'。车和滑块往回走的时候只有滑块与车的摩擦力做功,用动能定理 W=Ek初-Ek末 知道V末可以很容易求出滑块落地的位移
滑块落地过程中 车也以V末的速度向前移动车的位移时间T 等于滑块自由落体的时间求出位移差 OK
以上就是高三物理大题的全部内容,由原题内:火箭壳体和卫星一起以v=7000(米每秒)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可知 在题中轨道所受重力加速度恰能满足v=7000m/s 的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需求 分离后,卫星的速度V1=7300m/s ,所在地重力加速度不足以提供其圆周运动的需求,所以离心,做椭圆运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