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理综 > 高中物理

高一物理笔记整理手写,高二物理课本笔记整理手写

  • 高中物理
  • 2025-05-14

高一物理笔记整理手写?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那么,高一物理笔记整理手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物理必修二笔记手写

平时在上课时做好物理笔记,有助于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一笔记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笔记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高中物理学霸笔记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高一物理笔记整理归纳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学霸笔记整理

【 #高一#导语】刚刚接触到高中物理,是不是觉得学起来有些困难呢? 考 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2.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高中物理笔记学霸手写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6�1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6�1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笔记整理手写的全部内容,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2.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