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译文:夫子怅然若失说道:“鸟和兽是不可以在一起共同居住的,我不和他们这些人在一起(和天下人参与易革)又和谁在一起呢?天下有道(政治清明),那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1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2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3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4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要)。
一、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①?”
对曰:“未也。”
“居②,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③;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④;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⑤;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注释:
①六言:六个字。这是下文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
②居:坐。
③贼:害,危害。
④绞:指说话尖刻。
⑤乱:小指捣乱闯祸,大指犯上作乱。
⑥学:主要指学礼。
⑦蔽:通“弊”,弊病。
二、翻译: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
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爱耍聪明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自己受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说话尖酸刻薄;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出乱子;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狂妄悖理。”
(知:通“智”;贼:害;绞:说话刻薄)
扩展资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兼爱:
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那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那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试考察混乱从那里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反过来说,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 即使在天下做强盗和贼寇的人也是这样,强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贼寇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身,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我猜猜,应该是:天下有正统思想统治的时候,我就不赞同变易自己的立场的做法.(孔子是赞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明哲保身做法的.)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的全部内容,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