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一上册知识点?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我是氟,最恶毒,那么,化学高一上册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针对新高一化学学习,以下是根据衡水高中化学张老师分享的必修一化学常考、易错题型整理的学习资料概要,帮助你更好地准备开学后的学习。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常考、易错题型解析
一、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常考题型:判断物质的类别(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以及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其可能含有的元素或官能团。
易错点:混淆物质的类别,如将酸式盐误判为酸;忽视物质性质的特殊性,如某些盐的水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示例题目:
二、物质的量及其计算
常考题型: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计算题。
易错点:单位换算错误,如将摩尔质量(g/mol)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混淆;忽视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标准状况)。
示例题目:
三、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常考题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离子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等。
易错点:忽视离子反应的条件(如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错误地判断离子能否共存(如忽视某些离子的水解、氧化性等)。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 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 、O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知识改变命运,如果你想了解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那就跟我一起来吧!我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以及记忆口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你将能获取更多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2. 周期表的结构:
- 七个横行,7个周期——三短(2、8、8)、三长(18、18、32)、一不完全。
- 18个纵行(列),16个族。
- 7个主族(ⅠA~ⅦA)(1、2、13~17列);
- 7个副族(ⅠB~ⅦB)(3~12列);
- Ⅷ族:3个纵行(8、9、10列);
- 零族:稀有气体(18列);
- 另外,周期表中有些族有特殊的名称: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不包括氢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原子旁州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O、F除外)=价电子数。
高一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点:
原子结构:
原子组成: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电子排布:掌握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如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以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氧化还原:
基本概念:明确氧化和还原的定义,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
配平方法:学习如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化学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和特性。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掌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和判断方法。
分子间作用力: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以上就是化学高一上册知识点的全部内容,(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