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大全高中语文?名词:边邑、边境;粗俗、鄙陋、鄙俗、鄙琐。形容词:鄙陋、鄙俗、鄙琐;谦词,用于自称。动词:轻视、看不起。8. 兵 名词:兵器、武器;军队、士兵;战争、军事。9. 病 名词:重病。动词:使……成病态;忧虑、担心。形容词:有病的、生病的(与“疾”相对,病重)。那么,一词多义大全高中语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息:君子以自强不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长太息以掩涕息,晚有儿息
1、停止。2、气息。3、叹息。4、子息,子女
志:非有志者不能志也,项脊轩志
1、志气。2、记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城,杀豪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圣人无名
1、名字。2、著名的。3、出名,闻名。3、名气
文:郁郁乎文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君子以文会友,文不在兹乎
1、文采。2、文章。3、文学。3、礼乐文化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871639.html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掌握以下120个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可以显著提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这些实词涵盖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语法特点,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石。
一、实词列表及解释爱
喜爱,爱护。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吝惜,舍不得。如“齐国虽褊小,吾心犹爱之”。
安
安稳,安定,安全。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安能以身之察察,受人之滔滔乎”。
被
覆盖,蒙受。如“被明月兮佩宝璐”。
同“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倍
通“背”,违背,违反。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加倍,更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鄙
边远的村邑,边境。如“蜀之鄙有二僧”。
庸俗,鄙陋,鄙俗,鄙琐。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兵
兵器,武器。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士兵,军队。如“可令以军礼见”。
病
疾病。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秦伯说(说同“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荆轲刺秦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特:独特。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与赵城:特,只。
此地有茂林修竹:修,长,高。
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也。修:长
以上就是一词多义大全高中语文的全部内容,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 5.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急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一、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