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恢复高考是哪一年?1977年恢复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招生,这次高考总共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录取了27.3万人。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那么,中国恢复高考是哪一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77年恢复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招生,这次高考总共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录取了27.3万人。
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恢复高考的意义: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恢复高考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恢复高考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是改善社会风气。恢复高考后,招生采用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使原来盛行“走后门”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净化了社会风气。恢复高考的最大社会意义就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改善了社会风气,使中国社会从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的时间是1977年。
1977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明确宣布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这一决定标志着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断11年的高考制度得以重启,成为拨乱反正、推动教育回归正轨的关键举措。
此次恢复高考的核心特点包括:
自愿报名:打破“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入学”的局限,允许符合条件的青年自主报考;
统一考试: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确保选拔的公平性;
择优录取: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政治表现和身体条件,综合评定录取资格。
恢复高考的直接背景是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多位学者呼吁恢复高考。邓小平当场表态支持,并推动教育部在两个月内完成政策制定。1977年12月,全国570万考生走进考场,最终27.3万人被录取,这一规模远超此前预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恢复高考的意义深远:
教育层面:重建了以考试为核心的人才选拔机制,为高校输送了大量优质生源;
社会层面:激发了全社会的学习热情,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气的形成;
历史层面: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为后续经济建设储备了专业人才,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高考暂停始于1966年,恢复于1977年。
高考暂停的背景1966年,中国社会处于“文化大革命”初期,教育领域成为批判重点。当时,各界普遍认为高考制度是“旧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强调其脱离实际、培养“精英”而忽视工农兵子弟,与“无产阶级政治”对立。在此背景下,高考被定性为“需要彻底砸烂”的旧制度。196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取消当年高考,高校招生改为“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士兵中选拔”,并强调“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此后,高校招生工作陷入混乱,1967-1970年间招生几乎全面停滞,1971年虽试行“推荐入学”,但选拔标准模糊,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滑。
高考恢复的背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中断长达十年,高等教育选拔机制瘫痪,导致国家面临严重的人才断层问题。1970年代中后期,随着“四人帮”被粉碎,社会各界对教育秩序恢复的呼声日益高涨。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原有推荐制度无法保证选拔公平性与专业性。1977年夏末,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多次强调“恢复高考是当务之急”。同年8月,国务院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建议恢复全国统一考试。
1977年10月21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成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的教育,也可以说挽救了整个中国。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在同年,在美国引进了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门科目的试点。
1985年,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的为上海。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时间是1977年。
1977年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恢复高考制度以选拔人才。邓小平当场拍板决定“当年恢复高考”,这一决策打破了此前因历史原因中断的高考体系,为无数青年打开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门。
具体实施过程中,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明确从当年起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并规定报考条件、考试科目等细则。10月21日,《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正式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次高考于12月10日至12日举行,全国570万考生走进考场,最终27.3万人被录取,录取率仅4.8%,但这一制度重启标志着中国教育回归正常轨道。
恢复高考的背景与意义:
历史背景:1966年至1976年期间,高考制度因“文化大革命”被废除,高校招生改为“推荐入学”,导致人才选拔标准混乱,教育质量严重下滑。
决策推动:邓小平复出后主动分管科教工作,通过座谈会凝聚共识,以高效决策推动高考恢复,体现了对知识价值的重视。
以上就是中国恢复高考是哪一年的全部内容,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时间是1977年。1977年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恢复高考制度以选拔人才。邓小平当场拍板决定“当年恢复高考”,这一决策打破了此前因历史原因中断的高考体系,为无数青年打开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