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竞赛?展开全部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题及答案3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句语出自谁?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2、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句最好? A、柳树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3、那么,高中语文知识竞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是全国中学语文学科竞赛,旨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和教学质量,锻炼中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激发广大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
2.为语文教学和师生提供动力,提高语文学科地位。
3.竞赛每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十届,参赛中学生逾800万,对全国中学语文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获得了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支持和全国广大师生的好评。
4.知识竞赛是一类是为了让大众更加积极的学习、掌握某类知识,掀起社会的学习热潮,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而组织的活动。
1:杜甫
2: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
5:辛弃疾;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李清照
6:诗经;史记;秦始皇
7:
8:孟子;韩愈
19:空气
23:旋转马车
200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高二年级组样题
一、倾听
1. “我”是个没日没夜工作的人。( )
2. “我”是一个厨师。( )
3. “我”喜欢打桌球,聊天儿,看录像。( )
4. “我”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
5. “我”在网吧工作。( )
6. “我”是南方人。( )
7. “我”总抽烟。( )
8. “我”已经结婚了。( )
9.根据录音推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10.根据录音推断,“我”的工作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答:
11.根据录音推断,“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答:
12.根据录音提供的信息,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我”一般下午六点去上班。
B.上个星期,“我”从四点就开始和长头发老外聊天儿。
C.“我”回家的时候,总带着一身烟味儿。
D.我喜欢看书,尤其是罕见的书。
二、运用
温馨提示:完成下列各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根据所给语境,用《琵琶行(并序)》中的原句填空。
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白景琦从济南返回
老家,父亲已经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号
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
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的烟袋静静地跪献灵前,
“”,这场戏很能表现人物
的性格。
2.屈原在《离骚》中不只是为
自己鸣不平,他以博大的胸
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同情
的语句是:“
, 。
A、苏武牧羊 B、文姬归汉 C、楚汉相争 D、岳飞抗金 2、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谁的文章?
A、文天祥 B、辛弃疾 C、范仲淹 D、苏轼3、成语“半斤八两”中的“斤”和“两”是古代重量单位,其中一斤合现在的多少两?
A、六两 B、八两 C、十两 D、十六两4、典故“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谁?
A、中榜人的名字 B、落榜人的名字 C、大山的名字 D、主考官的名字5、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下列哪座城市?
A、山东济南 B、山东曲阜 C、山东泰安 D、江苏徐州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时光 C、流淌的水 D、消逝的友情7、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
A、韩信 B、项羽 C、赵高 D、刘邦8、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黄”指的是什么?
A、黄河 B、黄土 C、黄山 D、黄帝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的作者是谁?
A、杜牧 B、李商隐 C、李清照 D、王安石10、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11、《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谁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D、李商隐13、下列地支与其生肖配对正确的是哪一项?
A、子——兔 B、巳——蛇 C、酉——猴 D、申——鸡14、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系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的词作。
1:杜甫
2: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
5:辛弃疾;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李清照
6:诗经;史记;秦始皇
7:
8:孟子;韩愈
19:空气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知识竞赛的全部内容,1.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是全国中学语文学科竞赛,旨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和教学质量,锻炼中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激发广大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2.为语文教学和师生提供动力,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