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学习网 > 高中 > 高考

高中文言虚词,高考文言实词120整理打印版

  • 高考
  • 2024-11-13

高中文言虚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那么,高中文言虚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言文虚词120个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高考文言实词120整理打印版

对于高中语文的18个文言虚词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扩展资料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头,然而没有蛇和黄蟮的洞穴就无处藏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楚怀王贪婪,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了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回头看日观亭以西的山峰,好象都弯着腰,有些被太阳晒到,有些没有,都呈现出各种班驳的颜色.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文言文18个虚词归纳整理

虚词归纳整理:

⑴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

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②副词:“多么”。

⑶乎

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

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

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归纳

18个常见的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扩展资料

一、而

(一)连词基本认知:而是古代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连词,它包括各种语法、逻辑的关系,如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修饰、目的等。所谓连词,就是连接上下文并且表示某种关系的虚词。

⑴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又,或不译。

①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秦强而赵弱(《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表承接(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才、接着、然后。表承接关系的前后两件事,逻辑上联系比较紧密,时间上有先后关系。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②余闻而愈悲(《狱中杂记》)

③(秦)灭滑而还(《崤之战》)

⑶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还。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⑷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可是、然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⑸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⑹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二)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们)、你(们)的。

中文→文言文翻译

十八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可译为 :就;接着;或者不译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因果关系

8.表目的

(二) 通“尔”,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其还有一些和其他的词连用的现象。如而已,而后,而况,既而,请随句意理解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和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三) 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四)通“呵”,喝问

(五) 另有搭配“如何”“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翻译

(三) 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也”

四、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

4.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二) 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做主语,译为“你”。

以上就是高中文言虚词的全部内容,虚词归纳整理:⑴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