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 第3节DNA的复制 (一)问题探讨 提示: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以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回答,事实是原料确实选自一块石材,但由于时间紧迫,那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等于一份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所以加油努力吧,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二前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生物必修二前三章知识点总结1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_——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_——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_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_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CO2+H2O——→(CH2O)+O2
叶绿体
光能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
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水.
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18O,另一组提供C18O2.
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
⑸、结果,只有提供H218O时,植物释放出18O2.
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Calvin,1911——)实验
⑴、用14C标记CO2得14CO2
⑵、向小球藻提供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
14CO2—→14C3—→14C6H12O6
⑶、结论:
16、光合作用过程
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
⑵、光反应:
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②、主要反应: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产生[H]和氧气;生成ATP.
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
⑶、暗反应
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二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②、主要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还原剂,ATP提供能量,
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
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
④、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⑷、过程图(P-103图5-15)
二、应会知识点
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图5-10)
2、叶绿体结构(P-99图5-11)
⑴、具有内外双层膜.
⑵、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3、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
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亚_(HNO2)或_(HNO3)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
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
高二生物必修二前三章知识点总结2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答案】: 第三章 第3节DNA的复制
(一)问题探讨
提示: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以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回答,事实是原料确实选自一块石材,但由于时间紧迫,两个会徽是由两名技术最好的师傅手工雕刻的)。验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印章的图形盖在白纸上进行比较(学生也可能提出更科学、更现代化的方法)。
(二)旁栏思考题
提示:本实验是根据半保留复制原理和DNA密度的变化来设计的。在本实验中根据试管中DNA带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了。
(三)练习
基础题
1.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模板、原料、能量、酶,双螺旋,碱基互补配对。
3.D。4.B。
拓展题
提示:可能有6个碱基会发生错误。产生的影响可能很大,也可能没有影响(这一问可由学生做开放式回答)。
高中生物必修二思维导图大全
1.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探索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
-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 显性和隐性性状以及性状分离现象是理解遗传学的基础。
2.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联结
- 学习基因的奥秘,了解其与染色体的互动。
- 掌握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包括DNA的复制和表达过程。
3. 第三章:DNA的本质
-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互补的碱基链组成,包含A、G、T、C四种核苷酸。
- 理解这些基本单元如何组合成遗传指令。
4. 第四章:基因表达的秘密
- 学习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A转录为RNA,再到蛋白质的翻译。
- 掌握启动子、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的作用,以及成熟RNA的修饰与剪接。
5. 第五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不同形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生物性状。
- 认识这些变化对生物进化的贡献。
6.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历程
- 深入解析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机制,包括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法则。
- 理解种群基因组的动态变化,洞察生命的演变历程。
借助GitMind提供的思维导图,可以更高效地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的内容。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二节 细胞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第五节 细胞中的有机物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第1.1节 酶的作用和本质 ;
第1.2节 酶的特性;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4.1节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4.2节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 DNA的复制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三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二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
第四节 免疫调节
第三章 植物激素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 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三节 种群的结构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必修二思维导图全解析
高中生物相较于初中,知识更为深厚,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记忆,被誉为理科中的"深度文科"。面对这挑战,不妨尝试新的学习策略——思维导图。GitMind贴心地整理了高中生物必修二的详细章节导图,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探索
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起航,本章揭示遗传因子的发现与遗传规律。相对性状,即同一生物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关键概念。孟德尔通过观察豌豆杂交,理解了显性和隐性性状,以及性状分离现象。这些实验奠定了遗传学基石。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联结
在这一章,我们将深入理解基因的奥秘,它如何与染色体互动,以及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包括DNA的复制和表达过程,如DNA半保留复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
第三章:探索DNA的本质
DNA,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基石,其双螺旋结构由互补的碱基链组成,由A、G、T、C四种核苷酸构建。理解这些基本单元如何组合成遗传指令,对后续章节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四章:基因表达的秘密
基因表达涉及DNA转录为RNA,再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的全部内容,1.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这说明基因是DNA的片段,基因不是连续分布在DNA上的,而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的。2.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遗传效应的含义,并不要求惟一答案。可以结合提供的资料来理解,如能使生物体发出绿色荧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